灌區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2023-10-26 瀏覽:59
目前,國內外對灌區信息化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硬件建設,包括流量、水位、墑情、作物長勢等的信息監測設備,渠系建筑物的監控設備等。另一個方面是軟件建設,包括灌溉需配水模擬、渠系水流模擬、水費征收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
同樣,我國灌區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也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個方面,具體為:
灌區數據庫的建設
灌區數據庫建設在灌區信息化系統建設過程處于核心地位,是信息化建設完整鏈條中十分關鍵的一環。我們知道,信息化是指以計算機與通訊網絡為主體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可視化的過程,其中數字化主要是指傳統的信息載體向數字化載體的轉變,這有利于信息的處理、傳輸和應用。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數據庫是數字化信息存儲的最新科技成就,采用數據庫存儲信息是信息存儲、處理和利用的更佳途徑。
基礎資料的數字化
我國大部分灌區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比較薄弱,大量的基礎資料尚未數字化,通俗的講就是沒有進入計算機,仍停留在紙張、照片等介質上。灌區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信息的采集、傳輸到數據庫的建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可以將相應的信息''一步到位''存儲到數據庫中,供進一步分析使用。但是,能夠進行自動采集的信息是有限的,特別是信息化建設以前灌區長期工作積累的資料,必須手工或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輸入到數據庫中,針對我國灌區信息化的發展水平,這是一項繁重的、同時又是緊迫的工作,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
灌區的業務涉及許多方面,因此灌區數據庫的內容也復雜多樣,這些數據按照更新時限的長短可以分為三類,即靜態數據、動態數據和實時數據。靜態數據指基本不變化的資料,如灌區的行政區劃、管理機構、各種已建工程資料等;動態數據指不定期更新的資料,如作物的種植結構和種植面積每年都有所變化;實時數據指實時更新的資料,如灌水期間渠道的水位,降雨期間的雨情資料等。對于不同類型的數據其信息采集的手段、方式是不同的。
一般,灌區的信息采集系統主要是灌區渠道水情、氣象(包括雨情)、田間水情(墑情)、作物長勢等要素的采集系統。
通信系統
通信是無處不在的,尤其是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對于灌區尤其是大型灌區而言,無論是灌區各部門的聯系、進行數據的傳輸,還是灌區管理部門間的指揮調度、建設計算機網絡系統,建立準確、通暢的通信系統都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比較適合灌區選用的通信系統主要有光纖、電話撥號系統、數字數據網絡系統、集群通信、超短波短波通信、衛星通信和蜂窩電話系統等。
計算機網絡系統
大型灌區的管理一般是分級管理,灌區更高管理機構下面分幾個分支,分布在不同的地點,一般是按照渠道分片管理?,F在計算機已經或正在進入灌區管理單位的辦公桌,管理人員越來越多的使用計算機處理日常事務。為了更好的使用計算機,方便各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共享,需要建設單位內部的計算機局域網;同時,為了更好的進行各單位之間的數據通信,需要建設連接各單位間的計算機廣域網;
用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隨著現代決策技術和智能技術的發展,現代決策支持系統在輔助管理部門的決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建立灌區用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對于灌區提高用水管理水平,提高用水效率,節約用水具有重要的意義。
用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主要包括灌區需配水計算及模擬、水量調度及決策支持、測水量水及水費征收、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調度等方面的內容,個別灌區還存在防洪問題,由于防洪問題的特殊性,在用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中一般只對渠道、水庫的防洪控制水位予以考慮,關于水庫、蓄滯洪區、河道的洪水演進等的洪水預報調度系統則需要參考防洪方面的專門書籍。
渠系自動化系統
廣義的渠系自動化系統包括渠道測水量水、用水決策、閘門自動化(或管道的自動控制)等在內的完整的測、控系統,而狹義的渠系自動化系統則僅指閘門自動化、管道自動控制。由于測水量水和用水決策在其他部分論述,這里指的狹義的渠系自動化即閘門自動化和管道自動控制。
閘門自動化和管道自動控制在西方發達有較多的應用,如美國農場的管灌系統多采用自動控制的方式。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這與我國的國情有關,一是我國灌區的管理水平,二是我國勞動力豐富,勞動力價格便宜等。我國相關的產品與國外的相應產品在質量上也有一定差距??偟膩碇v,渠系自動化在我國的推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辦公自動化系統
灌區信息化建設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舉,在建設相應工程的同時要注意提高灌區管理機構的管理水平,根據現代辦公的發展趨勢,建設灌區管理機構的辦公自動化系統是十分必要的。
灌區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務
主要指灌區對外的信息批露和信息服務。灌區要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如網站對外進行信息的批露和信息服務,如對灌區內的用水戶批露水量、水費等信息,提供一些灌溉知識等方面的服務,對社會上其他相關單位提供相應的信息,讓社會監督,也向社會宣傳自身。
-
上一篇:
使用超聲波明渠測流箱時的注意事項 -
下一篇:
農業四情監測之土壤墑情對作物有什么影響?